3 月15 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 后”党员回信,向他们及奋
战在一线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致以亲切问候,并寄语广大青年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
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回信公开以来,南京大学广大青年师生深受鼓舞,他们结合自身学习和工作实际,迅速开展
深入学习回信精神活动,立志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为打赢疫情防控
阻击战继续奋战、再立新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新时代青年的贡献。(新闻中心)
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内科医生、第三批江苏
援湖北医疗队成员赵金璇:
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奋战在全国疫情防
控工作各条战线中的广大青年人的肯定、
鞭策,更是对广大青年担负起时代重任的厚望。
我曾驰援武汉,在武汉第一人民医院抗疫的主
战场与疫情拼杀,与死神较量。我所在的附属
鼓楼医院团队接管2 个重症病区,收治78 人次。
我身著厚重的防护服进入污染区,不惧被感染
的危险,穿梭在各个病房中,用专业技术和本
领竭智尽能医治患者,用爱心呵护每一位病人,
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虽然每次脱下
防护服汗水都湿透衣服,但是看到患者康复出
院,心里会涌出欣喜、满足之感。从医是我无
悔的选择,更是我不变的信仰。这场战役更坚
定了我的选择与信仰,它对我是一场精神洗礼,
意志品质的考验,专业技术的锻炼。
医学院团委书记陈笑夜:
作为医学院的青年教师,我和年轻的医学生
们,以无数奋战在战“疫”前线的医学前
辈们为榜样,在战役的后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
和特长,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一份力量。临床
医学专业的84 名研究生组成了“南大青年防疫
保健在线公益咨询志愿服务突击队”,通过“南
大青年”微信公众平台,为广大师生和市民提
供不出门的防疫保健咨询,累计服务已逾上千
人次。而在社区防疫的一线,也有众多医学院
青年志愿者的身影,登记巡查、上门随访、卫
生宣教,守护弱势群体,他们的青春在基层绽
放出最美的花朵。
医学院2016 级本科生、宿迁市基层社区志愿者
高政:
在社区中,曾经被世界守护的90 后和00 后
青年们,以志愿者的身份同医护人员、社
区干部及群众一道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为打
赢疫情防控狙击战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很荣
幸,自己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在祖国繁荣强盛
时期长大的我们,爱国之情早已根植在我们的内
心,疫情面前,这份浓浓的爱国之情让无数青年
人勇敢地担当起时代的重任,学着前辈们的模样,
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用实际行动证明青年一代
是堪当大任的。
医学院博士生、2018 级博士第二党支部书记、“南大青年防疫保健在线公益
咨询”志愿者李晨曦:
在这次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涌现出很多90 后优秀青年的身影。作
为南大医学院的一名学生党员,我们虽不能在前线作战,但是可以利用
专业特长为广大师生提供防疫咨询,承担起一份应尽的责任。同时为所在附属
医院的援鄂医疗队提供后勤援助,为一线医务人员送去必备的防护和生活用品。
作为学生党支部书记,在疫情特殊时期为支部党员精心准备了一次线上主题党
课,使大家收获良多。我是90 后,也是医疗后备军的一员,我将继续努力以
青春和实干奉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计算机系教师周晔: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
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将把学习领会习总
书记回信精神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教
育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
强化责任担当、磨炼意志品质、练就过硬本领,
不惧风雨、勇挑重担,忠诚服务党和人民,彰
显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合格的人生答卷。
环境学院教师、军嫂郭天秀: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要用好疫情生动素材、
挖掘深刻内涵,与同学们共上爱国主义大
课,继续在学生成长的前方,做学生成长成才
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不负“辅”
学生以知识、能力、素质,“导”学生以志向、
襟怀、品德,“圆”学生以茁壮成长、绽放绚
丽之花的责任使命;作为一名军嫂,继续在人
民解放军的后方,勇挑家庭重担,做丈夫的坚
强后盾,用无悔的青春、奋斗的人生交出自己
的合格答卷!
商学院2016 级本科生校学生会主席周铃铃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里既有对奋战在“疫”
线的“最美逆行者”们的肯定和鼓励,也
有对青年一代勇挑重担的殷切希望。作为一名
青年学子,要努力学习知识,锤炼过硬本领,
在实践中成长;作为一名学生会骨干,在日常
的工作中,应当坚守服务同学的初心,代表和维
护广大同学的权益,勇于并善于为同学们多做实
事;作为一名学生党员,要深刻理解自己身上的
责任,坚定理想信念,牢记“随时准备为党和
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词。有幸入选西部接力计
划研究生支教团,接过学长学姐们二十一载西
行的接力棒,我将时刻铭记肩上的重担,不断
积蓄向上、向真、向善的力量。青春无问西东,
岁月自成芳华,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
生命科学学院2016 级博士生校研究生会主席徐学博: 90 后的我们已不再是曾经长辈眼中的稚嫩少年,青年一代正逐步成长为可以勇担重任的蓬勃力量。青年
学生应“心系天下,脚踏厚土”,让本领在实践中获得磨砺,让理想在初心中生根发芽。作为一名生命
科学领域的博士生党员,更要勤练内功,在自己所学领域中不断突破创新,将科技研究与中国的发展实际相
结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政府管理学院2018 级硕士生蔡方岩: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温暖、真挚且充满力量,既是对奋斗在一线的青年医护人员的最大鼓舞,也是对我们
其他“90 后”青年一代勇担使命,接力奋斗的极大激励。“新冠”疫情虽然汹涌,但它抵挡不住我们勇
赴前线,英勇抗疫的决心与勇气;也无法压抑我们无惧艰险,勇挑重担的精神与气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在这个新时代与新征程中,我也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一代!
匡亚明学院2018 级本科生盛雨坤:
身为一名预备生命科学的科研工作者和入党
积极分子,我虽然在疫情期间居家隔离,
但在各科目教师的带领下自发对新型冠状病毒
进行学术研究,也投入到了一条特殊的“抗疫前
线”上。这些经历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习近平
总书记的嘱托: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
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新闻传播学院2019 级硕士生丁安一:
作为新传学子,我思考着、也学习着如何用
专业特长为国家战疫贡献力量。疫情中,
许多青年新闻人逆行一线,坚守湖北,记录着
这场生命与时间的赛跑,传播人们支援与互助
的事迹,传递专家理性与客观的声音。哪里有
抗疫新闻点子,就往哪里钻;哪里有人民的呼声,
就往哪里跑。我身处的南大也紧扣时代之需,
成立了防疫观察报道小分队,记录这场疫情中
的人和事,发出新时代的青年之声。
商学院2018 级本科生毛渝茜:
什么是新时代的优秀青年?习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的回信中
写到 “不畏艰险,有本领、有担当,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这
是对青年一代最好的诠释。身为南大青年,我也在第一时间参与到捐款的
行列中,为身处疫情中的人们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作为南京大学的学生,
我们也希望能够力所能及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NJU 自组湖北援助团”
成为了所有高校中第一个发起的学生组织,发起募捐筹集的资金用于采购
医疗物资支援湖北各地的医院,这是南大学子社会责任感的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