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话:“九・五”,对南京大学来说,是大发展的五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五年。“九五”期间,我校在全国率先进入“211工程”,现在已到收获季节。“九五”期间,我校又成为国家重点投资的九所“若干所”学校之一,今年已进入第二个年度。“九五”期间,无论在教学、科研、管理,还是后勤改革等,都进入到南京大学的最好发展时期。应当说,“九五”对南京大学在新世纪创建世界高水平大学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我们特开辟“回顾九五”专栏,以希望从对“九五”的总结中汲取新的力量,把“十五”的头开好,把新世纪的路走好,去迎接南京大学的灿烂明天。
我校基建工作在“九五”期间取得较大发展,五年中总计完成4�61亿元投资,竣工项目面积达25�33万平方米,达到预期建设目标,大大改善了学校教学科研用房和教职工生活用房的紧张状况,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效益。
1995年,“九五”建设开始前,我校鼓楼、浦口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1552亩,各类房产总面积50�9万平方米。办学空间狭小,教学科研用房大多陈旧拥挤,尤其是教职工住房状况高度紧张,严重制约学校事业发展。
“九五”期间,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指引下,我校把抓紧抓好基建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大事,充分利用国家投资,并积极开拓社会渠道争取基建资金,使学校基建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在鼓楼校区,兴建了科技大楼一期工程、树华楼、苏富特大厦等建筑,大大缓解了教学科研用房紧张的局面。其中的科技楼一期工程作为学校“211工程”基础建设项目标志性成果,按照国家一流标准设计、施工,内部软硬件配套设施先进,为我校的固体微结构物理、海岸与海岛开发等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提供了一流的科研工作环境。
浦口校区1993年9月正式落成时,建成5万平方米的各类校舍和基本上配套齐全的水、电、道路和通讯设施。经过几年的办学实践和探索,学校于1998年底不失时机地在浦口新征土地1998�52亩,为我校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冲刺拓展了办学空间。“九五”期间,学校在浦口校区完成教学、实验、学生宿舍以及体育场地等各类基建项目10万平方米,为学校本科教学重心北移(下转一、四版中缝)(上接第一版)准备了充分的物质条件。
“九五”基建的最大特点是,学校在办学经费紧张的状况下,加大职工住房建设力度,投入资金3�1个亿,在龙江、中堡、南秀村、大钟亭等处兴建了1900余套教职工公寓房,总计完成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在新建住房的同时,学校对北阴阳营、二号新村等老房以及南园筒子楼进行改造。这些基建项目的完成,使长期困扰学校事业发展的“瓶颈”被一举打破。
校园规划是关系到充分合理利用校园各类资源,促进学校事业规范有序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九五”期间,我校成立了专门的校园基建规划管理机构,多方论证,从长计议,对鼓楼校区进行扩建详细规划,对3000亩地的浦口校区规划作各项准备工作,为鼓楼、浦口两校区建设一流校园设计“蓝图”。 (李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