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0日出版  总第 1284 

国内统一刊号CN32-0801/(G)  中共南京大学委员会主办 编辑部地址:鼓楼校园小白楼二楼 
】  第
756 期 2000-10-30
“I服了U”
点击:3743
【字号 】 【 关闭
时间:2000年10月16日上午10-12点。
地点:南京大学浦口校区Ⅲ-302教室。

    中国奥运军团这次在悉尼一口气拿下28块金牌,举国为之欢腾。在这举国欢腾的背后自然也有记者们的一份辛苦。然而,就像运动员们回国后要做教训回顾和经验总结一样,记者们岂能例外。

    新闻传播学系98级同学利用选修《晚报研究》之便,对参加这次悉尼奥运会报道的同门“前辈”“指手划脚”了一番。顺耳稚音,逆耳稚言,一笑则个。

    请先听些好听的:
袁红:我平时不爱看体育新闻。这次,在饭堂用餐,从电视上看到熊倪与同伴跳三米板,一个动作失误了,诺大的跳水馆的看台上传出轻微的叹息声,真令人感动。
姜洁:中央电视台的“奥星搜索”专栏不错。它将失败的和成功的奥运之星的面孔放在一起,一懊丧一兴奋,一绝。 
兰红:张军和高?的那张站在领奖台上的照片拍得真美。只要你看到他们笑的样子,你也会情不自禁想笑。 
潘宇凌:有则标题“孔令辉令国旗生辉”,令人难忘。
丁艳:每次只要从对面的饭堂传来同学们掀天裂地的欢呼声,我赶紧在宿舍里上网核对,准是我中国奥运代表团又获得了一枚金牌。 

    下面,请再听听不好听的:
史迎春:中央电视台有个女记者采访乒乓球选手,短短的一段提问就出现五个常识性错误。该台还有一个记者反复追问获金牌的运动员:“你激动吗?”“你激动吗?” 陈艳华:我对白岩松一直心存好感。只是在田亮获得十米跳台冠军时他说了两句话后,我对他突然失望了。一句是“田亮真不愧为青春派偶像”。一句是“萨乌丁毕竟老了。”
陈圣音:陶璐娜获得首枚金牌后,上海一家电视台连她的姥姥、姨妈都请去做嘉宾,这种手法似乎太陈旧了点。
谢蕴之:射击队一开始承受的舆论压力太大,媒介对此应自我反省,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媒介对未获奖的中国运动员以及获奖的国外运动员的情况关注不够。这也值得反思。 
许倩:南京的两家晚报都刊登了吉新鹏的羽毛球男单夺冠侧记:“I服了U”。只是一家署名本报记者,一家署名本报特约记者。相同的作品怎么会有不同的署名呢?我算是“I服了U”。 
董秦:好听的话和更好听的话我就不再讲了。对同学们不好听的话,我以为,电视作为第一传媒,电视记者的现场提问聚焦在无数电视观众的众目睽睽下进行,真所谓利之所在,弊亦随之。白岩松作为中央电视台的一张“名片”,今后应“慎于言”,这个忠告很好。运动员的亲属们被一而再、再而三地请去电视台做嘉宾,它提醒电视台的某些节目要敢于改革,敢于超越自己。任何媒介对运动员成绩只能帮忙而不应添乱,这个见解不错。至于南京的两家晚报为何会同时出现内容相同甚至标题都一样而署名不同的新闻作品,这一点,不仅你许倩是“I服了U”,本人也是“I服了U”。 
本文最新10条评论: (以下留言仅表达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南京大学报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本期点击排行榜
总点击排行榜
南京市汉口路22号 邮政编码:210093 电话:025-83592727 
©2019 《南京大学报》版权所有  最佳显示效果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