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校庆在即,很多项目急需大量资金,作为分管学校发展工作的副校长,施建军教授在想什么、做什么?日前,在他的办公室,施副校长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施副校长,在今年的发展工作会议上,韩星臣书记给我校发展工作提出了在百年校庆前筹资一个亿的目标,请您谈谈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施副校长:一亿元这个目标是非常艰难的。韩书记提出任务,我们只有尽量去做。我现在只能说有50%―60%的把握,为什么呢?随着发展工作的深入,筹钱越来越难。因为一些与我们关系很好的大企业、校友,不少已经都捐过款了。南大的发展工作从1996年开始到2000年,5年时间已经筹集到1�5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学校的事业发展。这不单单是从经济上得到实惠,更重要的是也得到了精神上的支持,让更多的人了解南京大学,支持教育事业, 这种无形资产的增加是长远效益。
发展工作是学校一个永恒的主题,世界著名大学都非常重视。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无形资产,扩大与社会的联系。同时,发展工作是一个双向服务的问题,企业为学校做了贡献,我们要为企业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深入思考,这种服务应是双向的、互惠的、双赢的。
记者:对募捐一个亿,有什么具体的日程表?
施:应该说已经是倒计时了,尽管有困难,但我们还是充满信心,因为社会很大,发展空间很大,只要我们工作做到家,实现一个亿还是有可能的。不过这一个亿不是跳一跳就可摘到,是要跳几跳、甚至十几跳才可摘到的,需要全体南大人包括南大全体校友共同努力才可能实现。
目前要做的工作,首先是宣传发动工作。校庆一号公告已在各大媒体刊登,反映很好。发动工作要分几个侧面,可以请进来,也可走出去。比如请进来,计划在3月份召开各(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地校友会负责会议,作进一步动员。尤其对一些重要人头,要做仔细的工作。
另外,我们要抓住校庆100周年的机遇,扩大在海外的发展工作。比如在东南亚各国,找一些热心的华侨,请他们为学校做贡献;在欧美各地,也要积极开展工作,加拿大已成立校友会,美国校友会的发展工作也在积极争取之中。
发展工作要多做联谊,充分发挥北京办事处、深圳研究院、广州研究院、香港办事处的作用。最近我们还想聘任一批“特约发展委员”,请他们多做工作。
发展工作需要大家广泛参与、关心、支持,发展工作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最近,发展委员会正在深入到各院系,调查校友情况,希望各院系给予理解和支持。
记者:施副校长,百年校庆学校有些什么样的项目?重点放在什么地方?
施:百年校庆的工程,均在一号公告里面了。海内外反响很好,真正属于校庆的项目,我比较关心的是中央大学馆、金陵大学馆、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这三个项目主要是三个时期的校友捐赠,选最好的地址,建标志性工程,以昭示后人。“两馆一堂”,本着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根据捐款量决定工程建设规模。
记者:第一届校董会已经到期,您作为这个工作的具体负责人,近期有何打算?
施:校董会与学校的关系是咨询、参谋、联谊、协助工作,扩大学校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联系。自从1997年成立校董会后,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也有很大发展,刚开始成立校董会时,我们是86个校董,到今年2月23日,已扩大到122位校董。第一届校董已经届满,今年将举行换届工作,各方面的筹备工作正在进行,二届校董将作一些微调、充实,增加一部分官员和学者,包括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央各部委副部级以上校友,13个省辖市领导中的南大校友。计划到二届届满时,校董会成员接近200位。
记者:关于学校的财务、审计工作,您有何打算?
施:关于财务和审计工作,蒋校长在开学工作报告中已经布置了。主要是“985工程”资金预算管理使用。在财务方面,加强服务,提高工作水平,增加透明度,提高财务信息的查询能力。三、四月份还要召开学校财经工作会议,征求对学校财务制度改革方面的建议。在管理方面,主要做好后勤社会化的核算问题,解决对外投资的管理问题,启动金融创新工程,加强财务审计与监督等。
学校发展工作,任重道远。小平同志讲:“发展是硬道理”,对学校也是如此,我希望在全校师生员工们的大力支持下,南京大学的发展工作在新世纪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到明年百年校庆时,实实在在地募集到一个亿,向百年校庆献上一分厚礼。
记者:施校长,谢谢您的介绍。 (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