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0日出版  总第 1284 

国内统一刊号CN32-0801/(G)  中共南京大学委员会主办 编辑部地址:鼓楼校园小白楼二楼 
】  第
1054 期 2011-06-30
半个世纪后的相逢
点击:3898
【字号 】 【 关闭
  2011年5月26日到27日,南京大学化学系1956-1961届校友73人会聚母校,欢庆毕业50周年。会议由这届校友分会副组长刘先恭同学主持,本届校友分会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洪渊同学代表聚会筹备组致词。
  在随后的恳谈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许多不能来宁的同学以不同形式参加了这次聚会活动,他们邮来发言稿、课件文稿、诗词、感言、祝福和贺信,同窗情谊浓烈。
  同学们回首“奉献半世纪”,特别感恩母校,感谢老师。由于出自名校,基础扎实,众多同学都谈到毕业后立即奔赴国防、边疆、核基地、科研院所肩负重任。今天,为数不少的老同学仍然在第一线继续奉献。
  陈洪渊同学2001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高鸿院士创建的电化学分析的基础上,领衔创建了生命分析化学学科,担任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分析科学研究所所长,他指导博士后和培养研究生共100多名,其中培养博士生60多名。先后发表论文620余篇。
  这一届同学年龄都在古稀以上,回母校聚会很不容易。胡彦、杨上闰和手术不久的刘广鉴同学都手拄拐杖前来参加。刘经华同学曾经担任太原市政协常委十年,现定居美国,五年前就托老同学联系,一定要参加这一次的聚会。为了这两天会聚,他们夫妇飞越重洋回到阔别50年的母校。在澳门的汪长南夫妇两人,都有重任在肩,他们向单位请假获准,双双飞来南京。陆受昌、陈盈盈、吴迪荣等也都是五年之前约定与会:“太想看看母校发展,太想会会老同学了。”兰田同学远在齐齐哈尔,身体比之过去差了许多,特地让儿子请假搀扶着陪护来宁。这次有13位家属保驾护航,一路陪同。冯广达同学住在一江之隔的南化公司,由于身体欠佳,特由夫人陪伴,包了一辆出租车前来参会。前不久,顾鸿庆同学病重去世,顾夫人特地从上海过来,代表鸿庆同学参加这次会议,向老同学们致意,祝会议圆满成功。会务组对各位家属深表感谢。
  家住镇江市的许生娜同学,老伴久病住院,她凌晨赶来参加会议,当晚返回。王传怀、梁志勤双双病倒,他们躺在床上、拿着日程表,念着:这个时候老同学们在照相;这个时候老同学们正在开庆祝会;这个时候老同学们在阅江楼上进行班级活动。
  年级“老大”曾绍基同学,今年已经84岁,他与癌症抗争十余年,成功取胜。他一直关注老同学们的健康,有针对性的查找资料,印送给多位同学。
  杭州老同学郑海龙为这次聚会,将自己谱写的两支歌曲邮来,一是“分析班进行曲”,由苏德跃(已故)作词,汪长南改写,郑海龙作曲,曾经用于当年的歌咏比赛。一是将经典名曲“友谊地久天长”新填歌词。
  施太庚同学说,聚会最怕分别时。的确如此。但是老同学们的母校情结和同窗情谊是永恒的。 
本文最新10条评论: (以下留言仅表达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南京大学报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本期点击排行榜
总点击排行榜
南京市汉口路22号 邮政编码:210093 电话:025-83592727 
©2019 《南京大学报》版权所有  最佳显示效果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