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0日出版  总第 1284 

国内统一刊号CN32-0801/(G)  中共南京大学委员会主办 编辑部地址:鼓楼校园小白楼二楼 
】  第
1054 期 2011-06-30
我校新生研讨课建设渐入佳境
点击:3692
【字号 】 【 关闭
  本报讯 《天仙不配》、《戏仿<三国>之诸葛亮再战群儒》、《新编美人鱼》、《雷雨大学新编》,这一串听似学生社团活动的节目单,其实是本学期选修一门新生研讨课的学生所创作的几部作品,在最后一节课上,他们亲自表演了自己的作品。
  选修这门《文学理论入门》研讨课的学生几乎全部来自除文学院之外的院系,有的学生当初选这门课是为了督促自己阅读更多的文学读本,但最终发现自己低估了文学、也低估了这门课,“文学入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思考她变得更为难懂”。教学过程中,授课教授赵宪章对教学内容反复权衡、精挑细选,不但不能开成“常识”课,反而应当引导学生“对常识进行挑战”,以便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在老师的有效“激发”下,有的学生认为“上这门课是一个星期里思维最活跃、思考问题最积极的一段时间,有几次下课回到宿舍之后,都恨不得马上把这节课上讨论的东西写下来”。
  新生研讨课已经在全校开设了两年,自从首批28门课程于2009年秋季学期隆重登台以来,目前全校在建研讨课程已达134门。大多数教师经过两轮、甚至三、四轮的教学后,无论是对课程内涵还是对大一学生的特点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好的把握,最终体现在全校百门新生研讨课呈现日益多元化的风格,课程常上常新、与众不同。有的课程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安排了相当多的参观考察;有的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动手实践、在“做”中学;有的课程高强度地训练大一新生的学术写作能力;有的课程倡导研读原著的双语教学。不管研讨课形式如何多样化,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展开多学科视角、小组合作式的自主学习。
  此外,小班化的教学也便于教师实施因材施教。学生反映,由于是小班授课,听课质量明显提高,老师对每位同学的关注程度都很大,能够根据学生的速度掌握自己的教学内容,不是为了赶自己的进度而上课。正是新生研讨课的这种“小”,创造了教学方法创新的无限可能。 
本文最新10条评论: (以下留言仅表达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南京大学报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本期点击排行榜
总点击排行榜
南京市汉口路22号 邮政编码:210093 电话:025-83592727 
©2019 《南京大学报》版权所有  最佳显示效果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