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0日出版  总第 1284 

国内统一刊号CN32-0801/(G)  中共南京大学委员会主办 编辑部地址:鼓楼校园小白楼二楼 
】  第
961 期 2007-11-20
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
点击:6017
【字号 】 【 关闭
  在南京大学中文系,没有人不知道冬青书屋卞孝萱先生。一则是因为先生品德高尚,以孝母闻名。卞先生二月而孤,与寡母相依为命。当卞先生五岁的时候,原本不识字的母亲,每日先向邻人学会几个字,然后回家教卞先生。其中艰辛又远甚于欧阳修母画荻教子,然而值得欣慰的是母亲的教导给卞先生奠定了一个温馨的知识起点,而母亲的坚贞也成了先生取之不尽的道德源泉。卞先生名孝萱,号敬堂,都蕴涵着孝敬母亲,敬侍高堂的孝子之情。先生孝敬母亲的真情得到了许多前辈学者的褒奖,如著名历史学家陈垣为先生的《节母事略》所作的《题辞》中说:“节母可敬,孝子尤可敬。节孝萃于一门,是谓义门。愿孝子始终保其令名,俾节母老而益安,斯为大孝。”
  如果说卞先生的《节母事略》是“善述人之事”的话,那么先生勤勉不怠,老而弥坚的为学风格则是“善继人之志”了。先生用自己的学术成就回报了母亲,也诠释了孝的深沉意蕴。先生著述等身,虽年已八旬,仍然坚持学术研究,并不断有学术力作问世。这正如普林斯顿大学陈珏博士在介绍先生《唐人政治与小说》的文章中所说:“在深入研究文史某一领域的专家中,以八十高龄而仍能在国际范围内开拓新境界者,则冬青书屋卞孝萱当之无愧。”
  关于冬青书屋的取意,卞先生有过解释,他说:“我曾经研究过刘禹锡,他是我喜爱的一位唐代文学家。他给白居易的一首诗中有‘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的句子,具有老当益壮之精神,我非常欣赏,用以自励,所以将自己的室名定为‘冬青书屋’。”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当我读完了卞先生的新作《现代国学大师学记》之后,这种感触就更强烈了。
  乍一接触卞先生的《学记》,我有点无所适从,甚至无法读完。它没有一丝毫跳出学术之外的议论,没有什么轶事或秘闻,有的只是严谨的考辩、审慎的评述和不畏前贤的补正。它是一篇精美的考证之作,更重要的是,这部《学记》是“学记体”的正名之作,卞先生的这部《学记》为“学记体”塑造了一个典范,它阐释了什么是学人学记,什么是轶事传闻,什么是扎实的学术,什么是无聊的消遣。
  同时,《学记》对“国学”一词也有深刻地剖析,他说:“中华学术,自成体系,西洋学术东渐以后,为了有别于西学,中国人对本国的传统学术采用了这个前所未有的名称。简言之,国学就是中华固有的全部学术的专名和总称。”这个定义相较于仅将国学括定为文史哲,甚至定位为经学或者儒学的偏狭做法无疑是合理和融通的,同时也反映着研究者的学术胸怀和学术眼光。同时,《学记》也反对国学保守主义,反对以国学的幌子来抵制科学,卞先生说:“尊崇国学,绝不意味着自我封闭。有识之士,受西洋学术之滋润与启迪,突破清学藩篱,学术视野更为开阔,治学方法更为先进,融合东西方优秀文化,与时俱进,成为现代中国学术之前驱,在学术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正是因为卞先生的这种严谨的考据作风,和开阔的学术视野,这部《现代国学大师学记》一经问世,就好评如潮,许多书评文章纷纷刊登,此书也在第一次印刷之后六个月就二次刊印。这是学界对卞先生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南京大学文科章黄学派学术传统的认可与崇敬。
  阳光和煦的清晨,在洋溢着书香的图书馆古籍部再一次看到卞先生。满头花发的先生静静地阅读着古籍,认真地写着笔记。环顾四周,年轻的同学也在埋头苦读。阳光透过玻璃窗暖暖地铺在书桌上,我想到了《桃花源记》中的两句话,“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种幸福感慢慢地在心头涌动,因南大有卞先生这样勤勉的学者而幸福,因南大有这样丰富的图书资源而幸福,因南大有这样怡人的读书氛围而幸福。
 
本文最新10条评论: (以下留言仅表达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南京大学报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本期点击排行榜
总点击排行榜
南京市汉口路22号 邮政编码:210093 电话:025-83592727 
©2019 《南京大学报》版权所有  最佳显示效果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