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0日出版  总第 1284 

国内统一刊号CN32-0801/(G)  中共南京大学委员会主办 编辑部地址:鼓楼校园小白楼二楼 
】  第
966 期 2008-01-10
给建筑“浇注”一点文化
点击:6172
【字号 】 【 关闭
  看着南大北园化学楼东侧的建筑脚手架一天比一天高,本人是一则喜一则忧,喜的是16层高的大楼落成后将会使鼓楼校区用房紧张的状况大大缓解;忧的是该大楼落成后会真的被称为“教学科研综合楼”。本人之所以有此之忧,一是因为施工公告中标明该大楼叫着“南京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二是因为有此先例――已经建造了一座南园“综合楼”啦。
  “综合楼”不是不能叫,但是总给人一种“没文化”的感觉,至少是不能说“有文化”。这种“综合楼”如果出现在本该很有文化的大学校园,就显得特别刺眼;如果是“诞生”在文化底蕴深厚、专家学者云集的南京大学,就难免受人揶揄啦。冷静想想,屈指算来,咱南大不止是“综合楼”的名字难以让人叫好,“物理楼”、“化学楼”、“南京大学科研楼”等名号也实在是太过直白,就连每个房间里几乎都可以说是卧虎藏龙的文、史、哲等诸系的办公处所竟也被标以过于平实的“文科楼”。一已甚之,何堪以再?叫人啼笑皆非的是,在数十米之外竟又有了“文科二楼”。据有关方面介绍,仙林校区的建筑也大都是以学科或功能命名,如“电子楼”、“化学楼”、“无锡楼”等等。
  凡此种种,给人的印象就是南大建筑名称没有文化气息,甚至会给人以“南大没文化”的感觉。本人以为,我们应该给南大建筑“浇注”一点文化――给各主要建筑尤其是新造建筑以有丰富文化内涵、有较高学术品位的命名,就像给北园的道路命名那样。
  应该如何给南京大学的建筑命名?咱们还是从正在施工的“教学科研综合楼”说起吧。该楼如果不是接受捐赠所建,命名权便该在南大人手中,我们不能把所有的担子都让基建处、房产处承担起来,它们实在是难以承受建筑物命名之重!除非还是像过去那样随意地起名,一如有的人家不假思索地给小孩起名“大根”、“二妮”那样。
  从命名程序上说,名称自然应该来自全体南大人。在认识到命名意义的前提下,对于这个建筑物应该鼓励大家一起参与起名。三个“臭皮匠”尚且赛过诸葛亮,如果是三个“诸葛亮”呐?那又何愁想不出“有文化”的名字!
  从命名原则上说,名称应该力求贴切、明了、响亮、典雅。
  从命名意义上说,名称要体现包括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在内的南大的传统和特色,兼具纪念、教化和宣传作用。譬如,有建树的校长、著名校友、重大事件、里程碑式的成果、有影响的学术流派等等,均可纳入命名时的考虑因素。
  另外,即便是对于捐赠者的“指令性”命名,也不是没有斟酌的余地,地方政府捐建的建筑就一定要叫“无锡楼”、“扬州楼”吗?有没有能表明是何地(市)出资、颇具该地特色、能增加该地美誉度、同时还很雅致的名称呢?例如,可否考虑用该市的别称、著名景点、代表性人物等来命名呢。前几日,我同龚放君去无锡公干,在高大气派、富丽堂皇的某五星级饭店大堂数丈见方的《锡州大楼赋》镏金铭文前审视良久,同时叹曰:“若去‘大’字,何其美哉!”
 
本文最新10条评论: (以下留言仅表达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南京大学报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本期点击排行榜
总点击排行榜
南京市汉口路22号 邮政编码:210093 电话:025-83592727 
©2019 《南京大学报》版权所有  最佳显示效果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