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本报刊发90岁离休干部华彬清的专文,以向党旗下南大的光辉岁月致敬,向为南大的光辉岁月挥洒过鲜血和汗水的人们致敬。
一、1922年9月-1927年4月
1922年,中共党组织在南大的前身南高师、东大建立。它的建立伴随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南京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南京的传播
1919年五四运动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的运动。南高师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社团,与全国许多大城市的高等学府一样,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并产生不少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
张闻天(1917年考入河海,河海后并入东大)是南京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五四运动中他也是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沈泽民与张闻天同校读书,又是好友,他俩满怀爱国激情地投身五四运动,与同学们一起写标语,发传单,在游行示威中呼喊反帝反封建军阀的口号。他们组建南京学生联合会,并创办《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这是五四运动中南京第一个进步刊物。张闻天是该刊的主要编辑和主要撰稿人,在现存的51期中,他撰写的评论、杂评、随感录等文章,多达30多篇,其中《社会问题》一文在先进知识分子中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杨贤江1917年来南京。在南高师学监处、教育课任职员。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先后结识了恽代英、邓中夏等人,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19年经邓中夏等人介绍,他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后被推荐为少年中国学会评议员少年中学会南京分会书记,任《少年社会》、《少年世界》的编辑。1920年春夏之间,他在南京组织了一个秘密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团结一批进步青年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后去上海,在商务印书馆担任《学生杂志》编辑。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杨信佛早年就读于上海公学,后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1919年任南高师、东大教授。他研读马克思主义书籍,经常在课堂上、在青年集会上演讲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先后发表《马克思生平》、《马克思主义和阶级斗争》、《论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等演讲和文章。他是南京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启蒙人之一。
1920年,张闻天、沈泽民、杨贤江先后离开了南京。但是南京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活动没有中断。江浙、两湖地区的青年学子谢远宅、宛希俨、吴米、周世剑、易克檀陆续汇聚在南京的高等学府,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队伍。
南高师、东大时期党、团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为南高师、东大的青年团、共产党的建立做好了思想上、政治上的准备。1921年5月,首先在南高师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吴萧、谢远定吸收入团。1922年又吸收南高师学生彭振刚、宛希俨等10余人入团。这年5月初,南京已有团员(包括工人团员)29人。他们由南高师学生吴萧、侯曜等人召集下组建南京地方团组织,起草了《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简章》,并选举了莫耀明为南京出席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代表。5月5日,吴萧、侯曜等24名团员在南高师梅庵召开大会,通过了《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并决定由易克檀、吴萧等南高师、东大学生负责组建公开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拟定了“劳动问题”研究,“《共产党宣言》”研究,“唯物史观”研究、“以社会主义眼光研究远东问题”等13个题目,组织团员和广大青年学生学习研讨,影响极大。
1922年南高师学生谢远定、李国琛、吴萧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南高师、也是南京地区最早发展的党员。另一党员王荷波北京入党转来南京。谢任城内组长,王为浦口组长。这时,南高师已是党的活动基地。1923年8月,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举行。10月,第二次南京团员大会召开,选举了南京地方团执委会。
1925年1月,青年团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将团的名字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南京组织的名称也随之改变。下辖5个支部,共有团员33人。
1926年7月底,中共南京地委下辖9个支部,党员104人。
1927年1月,南京地委下辖15个支部,党员214人。
二、1927年4月-1937年7月
1927年“4・12”政变前,蒋介石连续几次把南京地下党领导人杀戮殆尽。实际上,是为上海“4・12”作预演。
中大、金大中共地下党组织重建
1928年.3月,南京市委书记孙建川根据省委关于“艰难困苦地集聚无产阶级的力量”,“发民工农日常斗争的策略”,抓紧日常经济斗争,受到极大摧残的工农群众运动开始复苏。
中大学生为减免学费,向教育部**,校方无理开除3名进步学生,学潮随之扩大。学生罢课游行,包围教育部,迫使当局减免了部分学杂费,并撤换了教务长等人。
中大党支部重建,由法学院学生王崇曲任支部书记,党员有齐国庆、王澄等4个。1928年初,由一王崇曲调中共南京力,培养了一批积极分子,党组织又有了发展。党员有15名。
1928年5月3日济南惨案发生后,5月4日中大支部连续发动全校师生参加全市人***日本的侵略,人民举行**和游行示威,决定罢课三天。同时,还召开了反日出兵大会,成立了日货清理委员会。
5月9日,国民党中央党部通告:“各校学生不得继续罢课、结队游行及检查商货。”国民党反动当局竟出动军警,大肆逮捕了爱国学生,5月5日晚,中大团支部和安徽公学团支部在台城召开联席会议,筹划“红五月”斗争,被反动侦探发现,当场逮捕了团省委巡视员史砚芬、团市委组织部长黄变铭、团市委学委王汇伯,由于王汇伯叛变投敌,供出了一批党员名单,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孙津川、团市发书记贺曹麟等达37名党员先后被捕,王澄、曹庸芳、无隐、陈雕月等8人被捕,南京党组织又一次遭到大破坏,而且,中大党支部书记齐国庆以意图颠覆党国、阴谋暴动和执行重要事务的罪名,判处死刑,牺牲在雨花台。
声援“和记”工厂工人和配合“南京暴动”
震惊全国的和记工厂“四三”惨案发生后,1930年4月4日,中大、金大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介绍了国民党反动军警帮助英国资本家,镇压和记洋行(现南京肉联厂)工人为争取提高工资待遇、改善恶劣的生产条件而发动的全厂罢工斗争,造行了“四三”流血惨案。党支部决定发动全校师生举行游行示威,声援和记洋行工人的罢工斗争,4月5日清晨,中大、金大、晓师等大中学校600余学生,在中大大操场集会,公推中共南京市委委员刘秀平为总指挥,大会声讨英国资本家色结国民党政府迫害和记工人的罪行,会上通过了号召南京全市罢工、罢课、罢市及成立南京“四三”及成立南京“四三”惨案后援会等决议。会后举行游行示威。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学生欣起抗日救亡运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南京学生抗日运动和各界爱国运动也空前高涨。全国各地来宁的学生代表和以中大为首的南京大中学生在南京汇成了强大的爱国抗日救亡运动。
9月23日,南京工、农、商、学、妇等社会团体及市民20万人在公园路体育场举行反对日本侵占东北三省大会。会后,游行队伍从大中桥出发直到国民政府门口,要求对日宣战。24日,全市大、中学校罢课,要求抗日。25日,全市73所学校代表在南京女中开会,成立首都学生抗日救国会。中共地下党员和学运积极分子狄超白、王枫、杨晋豪参加了学生抗日救国会组织。
全国10多万学生轮番“送”蒋介石出兵北上抗日
11月12日南京国民党“四大”开幕,23日结束。11月17日、18日两日,中大、金大、五册中学等46校万余学生,两次向“四大”**,要求政府收复东北三省失地。11月19日,蒋介石诡称“个人决心北上,竭尽职责,效命党国。”中共南京市委召开有各校负责人参加的会议,发起一场“送”蒋北上的活动。南京各校救国会在报上登了一条消息:“蒋氏决定日内单身北上,为国争光,拟定日内联合沪杭两地学生和首都全市学生在公共体育场举行欢送蒋主席北上抗日大会。”各地学生闻风而动。25日,沪、杭、苏、锡、北平等校学生一万多人齐集南京。26日,千余人路到国民党中央党校。蒋介石被迫接见。下午2时,南京与外地学和两万多人在公共体育场召开“欢送蒋总司令北上讨日大会”,会后许多学生又到国民政府门前,坚持要蒋介石签署出兵时期,万余学生在凄风苦雨之下鹄立一天一夜。27日下午一时,蒋介石露面。他说:“抗日是政府的事,大家应回去安心读书。”学生不予理睬,大声责问:“什么时候出兵抗日?”在心慌意乱之中,蒋说:“三日之内不出兵收复失地,杀我蒋某的头以谢国人。”大家要他立刻写下笔据。他借口没纸笔,返回办公室就不再露面,由别人带出了作出指示“手谕”,根本不提何时出兵。**无效,许多学生酝酿用“示威”来推进抗日运动。
“一二・一七”珍珠桥惨案
1931年12月3日,北大示威团230多人,冲破当局重重阻拦,到了南京。12月5日是,示威队伍在成贤街被千余名军警殴打,185人被捕,30余人受伤。中大学生400余人由游行总指挥汪楚宝(地下党员)带领下,举着“中大”大旗前往援救。他们冲开首都卫戊司令部两重钱门,质问当局,要求释放北大学生。接着金大、五州中学等校学生赶来参加斗争。12月9日,上海学生示威团赶到南京。10日,南京23所学校近人又到国民政府示威,中大一此教授也参加。13日,北平、天津、武汉、广州、安庆、苏州、太仓、济南等地学生又陆续到南京示威。当天晚上,在中大召开各地代表联席会议,成立了各地学生示威团联合办事处,每校派代表两人组成主席团,领导示威运动。14日,各地学生4000余人在国民政府联合示威两小时后,在南京街头进行宣传。15日,北平9校学生示威团到教育部、外交部、国民政府,发现空无一人,学生愤怒之下,爬到大门上把“国民政府”改成“乱民政府”。然后又去国民党中央部示威,警察鸣枪,哄乱之中,京沪卫戍司令陈铭枢被打伤,随即示威团撤退。在这次斗争中,示威团5个被捕,10多人受伤。12月16日,《中央日报》用大字标题刊登:“‘共匪’千余攻打中央党部”。同一天,上海示威团又有3000人来宁。各地示威团决定17日举行17日举行联合总示威。
12月17日上午9时,各地示威学生一万余人从中大出发,经中山路、鼓楼、湖南路向国民党中央党部前进。12时到达,见铁门紧闭,军警林立。示威队伍又转向国民政府进发。下午4时,到达国民政府。
示威队伍路过珍珠桥《中央日报》馆,就质问报馆为何造谣,并要求更正,遭到报馆拒绝。学生愤怒之下,掀下《中央日报》门牌,割断电话线,捣毁经理室、排字房、反铅字、印模抛人珍珠河。这时,早已作好屠杀准备的国民党南京警备师二旅和反动警察,从马路两边冲出,进行血腥镇压,只10多分钟,学生重伤30余人,被捆绑捕走60余人。上海文氏英文专科学校学生杨同恒(共青团员)头部、胸部被刺伤后落入珍珠河里,壮烈牺牲。
示威学生抬着受伤同学和已牺牲的同学尸体回到中大,把尸体停放在大礼堂,50人一班轮流守灵。次日凌晨5时,国民党出动大批军警包围中大。
宋庆龄、鲁迅、沈钧儒等发表宣言或撰文支持学生爱国运动。
运动中,学生的英勇斗争是可歌可泣的,中大地下党员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瀑发,南京掀起支授十九路军热潮。1月29日,南京各界5万人热烈欢送十九路军驻宁部队开赴前线,中大学生余纪中等4人当场参军,`赴沪抗日。
南京“珍珠桥”惨案后,中大党支部书记杨晋豪的活动被引起注意,为预防万一,经过党支部讨论,支部书记由比较隐蔽稳重的经济系学生郁永言担任。到1932年初,中大党支部有党员近20名。
1932年2月,中共南京市委书记王善堂和军委书记路大奎被捕,叛徒顾顺章出面审讯劝降,王善堂叛变,供出了南京市党员的名单,先后被捕300余人,其中有100多名优秀党员牺牲。中大党支部书记杨亚豪、党员汪楚宝、钮长震、黄舜治等也被捕,中大党支部遭到破坏。
1932年11月,中共江苏省委派何治垓到南京建立中共南京特别支部,何任特支书记,当时只有6名党员。1933年6月,江苏省委派顾衡来南京任特支书记,积极恢复党的基层组织,发展革命力量。中共南京特支在大中学校建立了“读书会”。中大党员汪灼华和孙克定在中大学生中团结了一批进步学生,组织了“世界语学会”,成立了“读书会”。参加读书会的同学有:季钟朴、金素、钱德升等。南京中学学生李庚、朱启统、王家祯、罗晋元等也组织了读书会,后来加季钟朴、李庚、朱启统等都加入了青年团。
1933年春,新到中大任职员的中共党员葛春霖,与经保释出狱复学的党员汪楚宝、汪灼华一起,参加了中共南京特别支部,在特支领导下,中大党员又开始了有组织的革命活动。
中共南京特支在顾衡的领导下,在工厂、学校、国民党军事机关中恢复了党组织,到1934年春,党员由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了30多人,建立了4个党支部。
1934年春,根据中共江苏省委的指示,重建南京市委,但市委组织机构不健全,顾衡任组织部长,负责市委全面工作。6月,中共江苏省委机关被敌人破坏,搜查到南京市党员名单。8月,顾衡被捕牺牲,隐蔽下来的党、团员,仍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活动。
南京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秘密学联”成立
1935年“一二.九”运动在北平爆发后,中大学生薛葆鼎、后文潮,立即将“事件真相”在校门口布告栏内公布,并连夜散发油印传单《告南京同学书》。12月18日,中大、南京中学等学校学生5000余人在中大大操场集合,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19日,数千学生再次举行示威游行。
蒋介石下令严禁学生上街游行,并授权军警对游行学生“格杀勿论”。1936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了中大学生李庚、薛葆鼎、蓝毓钟等30余人。教育部宣布学校提前放寒假。
北方、上海党组织设法派人与南京学运骨干联系,以支援南京学运。1936年1月初,清华大学的钱伟长、刘毓珩、吴翰、沈海青等11名学生组成自行车南下宣传队。到南京向蒋介石**,要求改变不抵抗政策。但他们到达南京后,当天深夜被送到郊外关押起来。次日一早押上火车回北平。中大百名学生闻讯前去救援,军警把他们逮捕、关押。
1936年8月1日,在金大李庚家召开了南京各校进步学生代表约30人参加的会议,“南京学生界救国联合会”正式成立(简称南京秘密学联),负责人先后有后文瀚、祁式潜、李庚、季钟朴、薛葆鼎、胡叔度、冯秀藻、杨永直、陈�等。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