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0日出版  总第 1284 

国内统一刊号CN32-0801/(G)  中共南京大学委员会主办 编辑部地址:鼓楼校园小白楼二楼 
】  第
1054 期 2011-06-30
从危机到转机
点击:63210
【字号 】 【 关闭
  在“民间艺术之乡”苏州镇湖,现有近8000余名绣娘,绣品街的建立使镇湖刺绣品形成了“集聚效应”,有力推动了镇湖刺绣市场的发展。每年镇湖刺绣的产值达到了10亿元人民币。绣品街成为镇湖刺绣闪闪发光的标签。但是随着刺绣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营销范围越来越广,一直隐藏在这片欣欣向荣背后的版权危机却越发凸显。

二度创作――潜在的地雷区
  原来,在镇湖的刺绣品中有80%的作品是来自其他画家和摄影家的作品,这就难免会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曾经出现了许多绣娘被告侵犯了作品的知识产权,例如一知名绣娘曾向《贵妃醉酒》原画作品的经纪公司赔偿1万多元。
  对绣娘们不得不面对的版权问题,被誉为“苏州工艺美术大师”姚惠芬谈了自己的看法。这位“苏绣传人”身着一身墨绿色丝衫,从容而优雅,散发着江南绣娘特有的朴素淡雅的气息。她用带着吴侬软语声调的普通话介绍说:“由于绣娘本身没有绘画摄影的基础,所以我们的刺绣作品很多是二度创作。”谈到自己创作,姚惠芬显得很无奈:“我们从小就只学过刺绣的技法,而没有系统地学过绘画摄影等,所以自己创作一幅画再绣太难。”
  一般来说,绣娘们都会在原作品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并进行修改,但是版权法规定修改原作的70%以上才能不算抄袭。有鉴于此,有些有名气的绣娘可以通过朋友和画家取得联系,得到画家的允许后再进行“二度创作”。而有的画家会很乐意让自己的作品作为绣娘们的绣品参照物。“他们有的会说:‘你要绣我的画提前跟我打声招呼,我把原画带过来,这样你们可以绣得更好。’因为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对自己作品的一种宣传。”姚惠芬解释道。但是二度创作的风险仍然较大,也成为制约着绣娘们选择刺绣作品的一个瓶颈。

镇湖版权交易平台――双向沟通的安全地
  在电影《巴别塔》中讲述了人和人的存在沟通障碍的的故事,深层意义是说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无奈导致了矛盾的产生。所有矛盾都始于沟通不畅。于是从沟通出发,当地政府努力建立一个绣娘与艺术家之间双向沟通的平台,在2009年高新区及镇湖街道想方设法,与苏州市知识产权局联手,搭建起了“苏州镇湖刺绣版权交易平台”,现已建立起三个数据库――一是已过保护期的美术作品库,绣娘们可以合法地免费下载使用该库中的作品;二是集体购买获得的美术、摄影作品库,只需与镇湖街道知识产权管理中心签订协议后,支付少量费用即可获得库中作品的使用权;三是无授权优秀作品库,该库作品可委托镇湖街道知识产权管理中心与作品著作权所有人联系,商定具体协议后获得授权。
  镇湖街道办的吴先生说:“艺术家把摄影作品和书画作品放到交易平台上后,绣娘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给予艺术家一定报酬换取作品,这个价格比较低廉,可以选择的作品范围也广。绣娘们纷纷表示都很欢迎这个平台。”
  政府还牵头联系艺术家,与苏州市文联建立联系,为绣娘们和艺术家们建立起了沟通渠道。“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和更多的艺术家联系,也比较方便。”姚惠芬笑眯眯地说。

文化创新――未来发展的潜力股
  “我们中小学开设了刺绣劳技课,编写了刺绣教材,并邀请有名的绣娘去上课,目的是从小培养孩子们对于刺绣的热爱之情。”吴先生解释道,“为了使得镇湖刺绣技艺在现有基础上有新的创新突破点,我们也与各个高校合作,开办了刺绣大专班,现在已经开办了3届,主要为了培养一些美学素养高的绣娘。”
  当地政府深知,要从根本上解决版权问题,必须培养绣娘们对美学的素养才能提高刺绣的创新能力。在这一方面,他们也做了不少努力,比如邀请清华美院等知名艺术院校的老师对绣娘进行培训。
  在政府的推动下,心灵手巧的绣娘们不甘落后。她们有的开始自己学习摄影或者学习掌握简单的绘画技能,例如著名的刺绣技师邹英姿、蔡梅英等就开始了自学摄影和绘画。她们用江南女子独有的聪慧为镇湖刺绣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自身版权保护―――不断完善的防护栏
  镇湖2000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5年镇湖刺绣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6年被文化部命名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对于镇湖刺绣本身的版权保护,理当是当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地政府意识到,只有创新才能更好地保护镇湖刺绣的产权时,由镇湖政府出面,对镇湖刺绣进行了技术研发的创新,“我们与苏大展开合作,在丝线方面进行特殊处理,制定了一套标准的管理办法体系,统一底料,丝线和基本的特征,建立起一个集体的保护标志,目前国家已经批准这项集体保护标志。”吴先生补充道。目前镇湖刺绣丝线为产自苏浙沿太湖地区的蚕丝花线,它的一根线劈丝份数不少于16丝,128毛。底料真丝质量要符合国家质量技术要求,其精密度≥75码。
  经当地政府与绣娘们不断努力,镇湖刺绣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得愈益完善,为其更辉煌的未来提供了法制保护。2010年2月镇湖刺绣正式被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产品。 
本文最新10条评论: (以下留言仅表达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南京大学报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本期点击排行榜
总点击排行榜
南京市汉口路22号 邮政编码:210093 电话:025-83592727 
©2019 《南京大学报》版权所有  最佳显示效果1024*768